2.8定植:在秸秆经过微生物腐解15日后,定植作物。 3.行间内置式秸杆反应堆技术 其操作程序基本同行下内置式。在沟内进行,挖土深30~40厘米,宽50~60厘米,铺放秸秆,沟两头露出秸秆10厘米。将拌好的菌种均匀撒施,用铁锨拍振一遍,土壤回填于秸秆上,浇水,以湿润秸秆为准。按行距30厘米,孔距20厘米,用12#钢筋打孔,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。 三、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取得的效果 经过种植试验,我镇三个村有500个蔬菜大棚应用该技术后效果比较明显,每亩大棚蔬菜可消化8~10亩地的玉米秸秆,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比对照增加了4~6倍,棚内温度平均提高了2~3℃,有机质含量提高了5%左右,土壤孔隙度和生态系显著改善,而且大大减少了用水、化肥和农药使用量,降低了生产成本,每个棚每年能够节约用水20%左右,节约有机肥20%,节药化肥30%,节约用药40%左右,光合效率提高30%以上,蔬菜比应用该技术前提高产量15%左右。他们认为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蔬菜产量,而且蔬菜品质得到全面提升,使用该技术,每个蔬菜大棚节本增效近3000元,年增收100多万元,特别值得推广。 参考文献 [1]王雅凤.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棚室蔬菜生产上的应用[J].农业科技通讯,2010,07:220-222. [2]王传军,郝敏,邢霁,王中仁.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[J].现代农业科技,2011,07:314+317. [3]毛丹.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温室蔬菜生产上的应用[J].安徽农学通报(下半月刊),2011,12:196-197. |